未来展望

在未来,我们希望能够继续深入物理领域,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同时,也希望能在编程领域继续发展,掌握更多的技术。

未来展望

我们希望能参与更多的学术项目和科研工作,也期待在大学生活中获得更多宝贵的经验。

未来展望

结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从中学到大学,丁酉甲辰之间不过七载光阴,已然塑造出如今的我。

曾有人说我辰辰自刑伴华盖,人生多坎坷,尤其是早年运走得很差,是属于很难养的孩子。诚然,小时候的我,与人不合群,被孤独环绕,被疾厄纠缠,历经太多无法言说的常人不曾有机会体验的苦,只是迷茫地负重前行,多不顺遂。但心中却总是认为自己有朝一日,一定是茫茫人群中最独特的英雄。

戊寅运之初,我从一座平平无奇的小城外出求学,来到武清这样一个陌生的地方。而我独自在外地,在一个有着“小衡中”之称的寄宿初中,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压抑。那里的同学在我看来都十分强劲,而学校的重压作息让我一直坚持着高强度的生活。

转学之后的整整一年里(也就是戊戌年),我仿佛在极度的落差中经历了一个世纪的挣扎,成绩不进反退,甚至意外到了全校倒数的地步。尽管身边的人都渐渐地不看好我,但不知为何,自己坚信自己绝非等闲之辈的想法却从未放弃过,也许是不甘心,也许是执拗,也或许是韧性。在那段时间,我结识了孤僻世界中极其珍贵的友情。每次在我经历了一天的打击之后,面对宿舍窗外快要哭泣时,他都会叫我“小香猪”,来鼓励我,甚至是抚慰我的念家之情。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当我经历一个暑假再次回到学校,已是最关键的一年。在接连的两三次大考中,我取得了全校名列前茅的成绩,这使我信心倍增。正当我以为我终于走出困境之时,疾病像一把利刃划破了我泡沫一般的幻想。一直没有正确的治疗,我只能无奈休学,而我需要拼命承受一下子失去了友情、学业的同时,还要在十四五岁的年纪面对一个未知的、遥遥无期的可怖病魔。同时我也因和父母在治疗上的意见不合而再次被置于“世界的对立面”,有个词来形容我再合适不过——“茕茕孑立”。

那时的我,像极了史铁生,却又比史铁生少了一份亲情的理解。

我曾无数次希望一死了之,但可惜我并没有这个勇气,也不甘心。那种孤僻感是希望自己一个人走到无人认识的山间彻底摆脱病魔,无忧地度过余生,我恨过,悲过,怀念过,终日颓废。

经历了友情的丧失,对亲情的失望,学业的困顿,在疾病面前的挣扎,命运似是终于给了我一丝怜悯,我不顾父母万般阻挠和质疑,找到了那个真正能够“挽既倒于狂澜”的人。于是又隔了一年后(从己亥到辛丑年初)再次回到起点,我似乎少了几分天真与内敛,多了几分自如与淡然。

此时距离中考,也只剩下短短四个月。而距离体考,也只有三个星期。我极度纠结于因身体原因在体考上将近30分的不利局面,和这背后带来的几近不可能考上杨村一中的事实带来的又一种折磨。

辛丑年,是属于我的上上吉之年,也是从那时起,我选择为自己的前路做一次赌博。环境的重要性我十分清楚,所以因身体原因而面对未来的灰暗亦是我不愿意见到的。三周内,近乎疯狂的练习,练到晚上腰疼得难以入睡,而这一切,终是有了成效。

之所以如此拼命是因为我知道,即便渺小如蚍蜉,也当和命运抗争,这是我的态度,有态度才会有尊严,否则等待我的只会是一败涂地,成为真正的弱者。那年,我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奇迹,体测当场实现了唯一一次满分,中考也答出了完美的答卷。

是啊!似乎命运总会在我的人生中平白增添许些极度困难、远非我那个年龄所能承受的坎坷。但在这一次次苦难般地折磨下,我似乎也渐渐明白我拥有着的是超乎常人的坚韧和执着,对人性的敏感捕捉,平和冷静的沉着和最为重要的生生不息的内驱力。

尽管之后的路依旧坎坷于常人,不过在优秀的高中我有了更多机会和可能,在物理竞赛的自主学习过程中我有了伙伴,有了点拨人,取得了属于自己的省一。与此同时,在诸多师友的陪伴中,我收获了数学物理相关的专业知识、信息差、学术路上的经验、思维模式、见识、学习策略以及最重要的————“永远保持学习和钻研”的能力。这些是支撑我在高三回归课内后依旧有信心在成绩上追赶上来的必要因素。同时这些收获也远比比赛中获得的证书、奖状、奖杯或是曾经在北大老师的课题组发表过的文章更有价值和意义。

今在华科,怀揣着在昔日的磨砺之中打磨出的心性,我想说:“任命运何其艰,任苦难何其重,无论顺逆,哪怕平凡,我都不会就此放弃自己的人生。君子生当自强不息。”

我们有故事,你有酒么?